2011/3/31 9:00:00 浏览:681 来源:武汉家教网
西汉的开国宰相萧何一定坚持到穷乡僻壤安家,他说:我这么做,一来有利于教育子女,二来也无后顾之忧。我自己清贫,子孙就会学习我勤俭持家,既不会有倾家荡产之忧,也不担心家产被有权势的人夺去,免除许多灾祸。
作为一名五岁孩子的父亲,有一件事我一直觉得奇怪: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对孩子如此溺爱?
按照诺贝尔奖经济学家加里?贝克的观点,孩子是一种耐用消费品,而对我来说,每当看到年轻的父母被满地乱爬的孩子逗得哈哈大笑时,脑海里浮现的是“玩具”两个字。在当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生养孩子基本超脱了养儿防老的意义,对父母而言,孩子已经成为了一种特殊的宠物??一种携带父母基因特征、具有高度智能潜力并且极为生动活泼的高级宠物。
这样一来,很多温馨的场景在我眼里平添了怪异的色彩:每当我看到一个人兴致勃勃地跟别人的小孩逗乐玩耍,每当听到同事眉飞色舞地描述自己的孩子如何聪明可爱,每当看到某个公众人物深情地谈论孩子在自己生命中不可替代的重要位置……此时,我会不由自主地从心底生出几分感慨。
不是么?因为冲动或寂寞而生下了小孩的父母大有人在,把自己的理想和心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人更是不计其数,但是真正能够清醒而理智地把孩子引向光明之路的人有几个呢?
我们看到的大多是要求孩子认真学习但自己却沉湎于麻将桌的家长;我们听到的经常是某个显赫家庭出现了不肖子弟的丑闻;更不用说,有多少因两代人不和而产生的家庭悲剧在天伦之乐的神话中被遗忘了。
最近读到了《古今名人教子70法》(以下简称《名人教子》),这是一本值得向为人父母者推荐的好书。这本书囊括了近百个古今中外值得记取的名人家教故事,其中既有人们耳熟能详的“孟母三迁”、“列宁认错”之类的经典,也有“隋文帝重罚太子”、“雅各布智激小侄”等鲜为人知的“新段子”。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对家庭教育方法的总结与剖析远远超越了故事本身的轻松与趣味。
与一般描述家教技巧的书籍不同,这本书贯穿着一些重大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是这些观念和准则构成了成功家教的核心。
“把孩子当大人”中国人讲究“老子天下第一”,父母很少把孩子作为独立平等的个体来对待,在这方面,西方社会中“把孩子当大人”的观念值得借鉴。《名人教子》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
德国大法学家卡尔?威特三岁时,有一次看到一条狗爬过,他像一切孩子喜欢做的那样,一把拽住狗的尾巴,把它拉到自己身边。这情景正巧被父亲看见,于是父亲就拽住威特的头发,脸色吓人,揪住不放。威特吃了一惊,把拽着狗尾巴的手放开了。这时父亲也把手放开了,并且说:“威特,你喜欢被人揪着头发吗?”威特红着脸说:“不喜欢。”“那么对狗也不应当那样。”
看到此处,我几乎忍不住捧腹大笑,故事中蕴含的平等对话精神和教育孩子对自己行为负责的观念亦深入我心。
勤俭育子出人才
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健康成长、出人头地,但能够做到严格要求自己的家长寥寥无几,这大概就是杰出人物和普通人的区别。在《名人教子》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优秀人物对子女和本人的要求到了几乎苛刻的程度。
萧何,西汉的开国宰相。刘邦称帝后,让他选一个好地方为家人添置田宅,萧何迟迟不动。后经刘邦几次催办,无奈之下,他只好选择了一个非常偏僻、贫穷的地方盖了几间不带院墙的住房。人们觉得奇怪,问他:你官拜丞相、位居极品,为什么不兴建丞相府第,而到穷乡僻壤去安家呢?他回答:“我这么做,一来有利于教育子女,二来也无后顾之忧。我自己清贫,子孙就会学习我勤俭持家,倾向于贤良之人;而如果子孙们不争气,出了不忠不贤之辈,既不会有倾家荡产之忧,也不担心家产被有权势的人夺去,免除许多灾祸。”
看了这段话,联想到最近一段时期的朱小华、仰融、周正毅等经济案件,权贵们由风光无限走向家破人亡;再对比社会上很多家长对子女百般娇惯、争相攀比的不良习气,我的想法是:教育子女首先要教育自己;一个合格的父母,必须是一个负责任的人。
这是一个飞速变化和信息爆炸的年代,面对形形色色的家教“秘诀”和学习“新方法”,家长难免有无所适从之感。而《名人教子》所提供的案例,贯穿古今、纵横中西,历经时空淬炼,对于苦苦寻找成功家教方法的父母来说,无疑具有典范与回归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