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5 10:41:00 浏览:741 来源:武汉家教网
人的个性及其发展是社会环境的产物,社会环境因素构成了一个人教育影响的全部源泉。幼儿园、家庭、社区是幼儿发展中影响最大最直接的微观环境,作为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文化环境,它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他任何因素所无法比拟的。
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早在1927年, 陈鹤琴 先生就说过:“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个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在教育越来越强调生态化的今天,幼儿教育中的家园合作是一种必然的趋势,而在其中起着领导作用的幼儿园,更应将家园合作成为自己重要的工作之一,并要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影响的各种特点,有针对性地帮助家长端正教育思想,掌握科学的育儿知识,纠正教育行为的偏差,更好地发挥家庭教育资源的作用,整合家园教育的共同优势,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一、家庭教育影响的广泛性。
家庭在幼儿社会化过程中所施予的影响是广泛和多方面的。首先,家庭在教育幼儿基本生活技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适应环境的能力十分贫乏,他有温饱的需求,但无获取衣食的本领,家庭就要给他多方面的照料,并逐渐教给他衣食住行的基本技能。离开了家庭,幼儿一些最初的生活技能、自我服务的技能就无从培养。其次,家庭在教育社会规范、形成道德情操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是孩子最初的活动范围,他与其他家庭成员发生着最初的社会关系和道德关系,家庭生活的行为规范也是他最初接触到的社会规范,孩子起初总是以其父母的言行为榜样,以其双亲的需求、情感、情操为认同的对象,例如:在家中要求孩子和其他家庭成员在他人休息的时候,保持安静,不打扰别人,这种要求将会逐渐成为孩子日后的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再次,家庭在指导生活目标、形成个人理想、志趣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理想最初往往是由兴趣爱好所引发的,孩子最初的兴趣爱好正好是在家庭生活中萌发的。家庭教育的积极作用就在于它能引导孩子逐渐地懂得现实生活的意义,注意发展他们的各种正当兴趣和爱好。最后,家庭在培养幼儿社会角色过程中也具有独特作用,家庭是一个多重角色组合而成的初级群体,在家庭中幼儿依据自己与家庭不同成员之间的不同关系首次成为一个承担多重角色的主体,这就形成了在日后社会上充当复杂多样的角色的启蒙经验。例如,作为奶奶的孩子要尊敬奶奶孝敬奶奶,作为小哥哥要关心弟弟、妹妹,作为弟弟、妹妹要与哥哥、姐姐互相谦让,友好相处等。
二、家庭教育影响的特殊性。
在家庭中,“家庭成员在地理空间上充分接近,他们的接触方式是面对面进行的;家庭成员人数较少且相对稳定,他们之间互动的频率很高,成员之间的相互控制和影响主要是通过非正式的形式实现的”。家庭人与人之间的这种“面对面”的交往关系,使家庭教育相对于幼儿园教育有着它特别优越的有利条件及特殊性。
首先,家庭教育影响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某种先入为主的定势作用,它使受教育者奠定了接受教育的基础。例如,一位刚入园不久的幼儿,每当因自己玩耍不当受到撞碰时,就会摔桌子打板凳,因为在家里遇到这种情况时,奶奶就是这样为他“报仇”的。在家庭中幼儿初次获得观察社会、观察他人、观察自己的机会,因而家庭教育影响就形成了他们最初的早期经验和最初的主观能动性,这往往成为他们其后个性发展的主观基础和出发点。正象雷克特所指出的那样:“在家庭中所获得的一种成功经验,其后可服务于激发另一些成功经验。”其次,在家庭中,家长对子女的控制主要是通过情感的纽带去实现的。家长对子女传输教育要求、教育信息时多以家庭情感作为其载体,双亲对子女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而子女对父母则往往怀有依恋和爱戴,尤其是怀有特殊的信任感,它能使儿童感到自己经常处于安全和幸福之中,通过这种情感父母也更易控制子女的行为。另外,家庭中家长与子女的互动接触类型一般多属非正式的和高频度的。而这种非正式的接触交往是以“融洽”和“喜爱”为媒介的,它能给双亲和子女带来莫大的“满意度”,缩短交往双方的心理距离,这种非式正式的接触还可消除孩子在交往中的紧张情绪,使孩子可以不受拘束,在轻松自然状态下接受影响。这也正是有许多孩子在外面不声不响言语不多,而每每回到家中则是滔滔不绝说个不停的主要原因吧。家庭中高频率的接触,能使家庭教育影响在多次重复的条件下传递到孩子身上。另外,家庭教育是与家庭生活合而为一,联于一体的,它不同于学校那种正规的,有着严密计划性和系统性的教育,它与家庭生活各方面交叉渗透,生活就是教育。它决定了家庭教育影响具有了潜移默化的性质。最后,“知女莫若母,知子莫若父”,父母对孩子的深刻了解,可以通过孩子的一举一动和言谈去把握他们的心理发展,在教育中从而做到因事指导、因时施教,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作为教育者的家长与作为受教育者的孩子间特有的血缘关系、亲情关系,经济关系使得家庭教育具有强烈的感染性,长期性和针对性,家庭对女子的教育影响是无处不存、无时不在的。作为一名幼儿教育工作者了解了家庭教育的特点,就要充分认识到家庭教育在幼儿教育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有效地利用其有利的条件,为幼儿教育服务,为孩子的健康发展服务。